芍药与牡丹的历史传说,芍药典故有哪些?

一般我们说芍药总是与牡丹花相提,因为花期相近,花型相似,经常有人弄不清牡丹与芍药的区别。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牡丹与芍药的历史传说。

芍药与牡丹的历史传说,芍药典故有哪些?插图

1、芍药花神

扬州芍药,冠绝天下,这是亘古以来就被默认的,就像一提牡丹,就会想起洛阳。

在扬州,有一座三贤祠,供奉的是欧阳修、苏东坡、王士禛这三位先生。

这三位先生先后在扬州任职,都兴利除弊,关心民情,故而深受当地百姓爱戴。

其中苏轼任职最短,只有半年,却做了一件大大有利于扬州百姓的事,而此事就与芍药有关。

北宋奸相蔡京此前担任扬州太守,蔡京书法极好,骨子里是个文人,所以对于欣赏名花之类雅事也情有独钟。

他于是仿效洛阳牡丹花会,年年春天在扬州城里举行芍药万花会。

蔡京要搜集千万枝芍药供他一人独享,上有所好,下必甚之,他手下人为了讨好蔡京,把城里百姓家的苗圃都洗劫一空,更有甚者,借着抢花的名义顺手打劫百姓钱财,惹得民怨沸腾。

苏东坡上任之初,正是芍药花期盛开之时,百姓说此事实在扰民,便下令废除了芍药万花会,百姓欢呼踊跃。

后来传言说是芍药因惨遭折毁,便托梦给了苏学士求救,苏东坡死后,升天做了花神,便成了中国十二花神之一的芍药花神。

芍药与牡丹的历史传说,芍药典故有哪些?插图(1)

2、四相簪花

相传北宋名相韩琦担任扬州太守时,喜欢种植芍药。

有一次居然盛开了四朵“金带围”。扬州芍药中有不少名品,其最具传奇色彩的莫过于“金带围”一品。

它的花瓣呈红色,盛开后一条黄色的晕纹围在瓣边。

物以稀为贵,因它不常开放,故而身价极高。

韩琦一见,十分诧异,此事千古难逢,故而想邀请三人一同前来观赏。当时在扬州的正有王安石、王珪,二人应邀前来。

在邀的另一位因拉肚子不能前来,倒是远道而来的陈升之赶上了这次聚会。

四人饮酒品花,韩琦便请每人簪上一朵“金带围”,后来,这四个人都先后做了宰相,

“四相簪花”的故事就是由此而来,所以“金带围”也成了宰相之兆。

芍药与牡丹的历史传说,芍药典故有哪些?插图(2)

3、芍药典故

东汉神医华佗为研究中草药方便,在其宅前建了个药园,他种药草、建药房,向人们传授技艺。

有一天,一位外地人送给他一颗芍药,他就把它种在屋前。

他仔细研究了芍药的叶、茎、花之后,觉得没有什么可做药用。

某天,华佗在灯下看书至深夜,忽然屋外传来女子的啼哭声,他抬头向窗外望去,只见朦胧月色中有一位美貌女子,掩面啼哭。

华佗颇感纳闷,推门而出,却不见其人,只见那女子站的地方是棵芍药。华佗心中一惊,难道它就是刚才的那个女子?

他看了看芍药花,摇了摇头,自言自语道:“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,怎能让你入药?”转身回屋读书去了。

谁知刚刚坐下,啼哭声又飘然而至,再去看时,还是那棵芍药。反复几次,皆是如此。

华佗觉得蹊跷,喊醒睡熟的妻子,一五一十地将刚发生的事说于她。

芍药与牡丹的历史传说,芍药典故有哪些?插图(3)

妻子说:“药园里的一草一木,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药,被你用来救活了无数病人,独有这株芍药被冷落一旁。想来你是没有弄清它的用处,它感到委屈了吧。”

华佗听罢说道:“我尝尽了百草,药性无不辨得清楚,该用什么就用什么,没有错过分毫,对这芍药,我也多次品尝过,确实不能入药,怎么说是委屈了它呢?”

事隔几日,华夫人血崩腹痛,用什么药也不见好转,她便瞒着丈夫,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。

不过半日,腹痛渐止,又服了二日,其病全无。

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,华佗才意识到自己忘记了研究它的根,着实委屈了芍药。

后来华佗对芍药的肉质块根(白芍)做了细致的试验,发现它生品长于平肝,麸制长于养血、敛阴,酒制长于活血,碳制长于止血。

芍药与牡丹的历史传说,芍药典故有哪些?插图(4)

4、牡丹与芍药

传说很久以前,柏乡县北郝村弥陀寺(现汉代牡丹园)一得道圣僧,在一日黎明早课完毕,忽闻笙歌阵阵,奇香扑鼻,祥光迸射。

诧异之间,只见一对少男少女,身披红装,手挽手自天飘飘而降,没于寺内阶下。

天亮以后在村内传开,老少前来探看时,仙女、仙子降隐之处,

生出两簇奇花——牡丹、芍药花,两花相依相伴,很快长到七、八尺,开出了如盘大的艳丽的花朵。

一直到了西汉末年,王莽新朝,即公元伊始年间,刘秀为躲避追杀,跃入弥陀寺断墙之内,昏了过去,牡丹刷地伸枝展叶,紧紧包裹刘秀,躲过了追兵。

刘秀醒来,躺在花丛之中,神清气爽。

刘秀称帝后,为感谢牡丹的救命之恩,巡视河北,专驾柏乡,故地重游,感慨万分,于是题诗一首:小王避乱过荒庄,井庙俱无甚凄凉,唯有牡丹花数株,忠心不改向君王。

汉牡丹之名由此而得,也使汉牡丹扬名天下。更负有盛名的是汉牡丹不屈有挠的性格和超凡的灵性。

1937年,侵华日军占领了河北柏乡,对这千古名花垂涎三尺,欲独霸为己有,曾先后两次兴师动众,深掘数尺,连根带土运往日本,悉心养护,但均告失败,汉牡丹宁死不弯腰,不做负国“人”。

芍药与牡丹的历史传说,芍药典故有哪些?插图(5)

汉牡丹遭此劫难后,数年不发。然而解放后的第二个春天,汉牡丹竞破土而萌芽,连片而发,且枝繁叶茂,含翠吐芳,重现人间。

可见汉牡丹有民族气节。1976年“五一”前,历来开粉红颜色的汉牡丹在这一年连开了三朵硕大的白花,一时人们惊奇不解,

恰恰在这一年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这三位开国领袖相继去世。

就在同年五墩汉代芍药也休花不开,南北方连遭水灾,由此给素以“花开知国事”充满超灵性的汉牡丹前所未有的神韵。

芍药与牡丹的历史传说,芍药典故有哪些?插图(6)

5、牡丹典故

“天香国色擅名久,艳艳妩媚更可怜。自与洛神魂共附,无人笔下不牡丹。”

相传,武则天称帝后,为贺太平盛世,显示帝威浩大,在正值严冬之时,乃令百花齐放,百花不敢违旨。

唯有牡丹以为不合时宜,抗旨不从,武则天怒斥它胆大妄为,便将它从长安贬到洛阳,与可怜的洛神为伍。

牡丹谪居洛阳并不气馁,仍 然奋发有为,开得更好,蔚成天下第一。

从此,每到谷雨时节,洛阳就有牡丹盛会。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为此盛会写诗作志。

其诗曰:“洛阳地脉花最宜,牡丹尤为天下奇。”其志曰:“时值牡丹盛会,士庶竟为遨游。”

都会打的电话